位置导航:首页 >> 应急救护 >> 正文

一个爱摆摊的红十字“急救侠”

——记重庆市武隆区芙蓉江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洪东

时间:2025-09-30

7月26日是一个普通的周六,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天街广场很是热闹。傍晚,洪东像往常一样拉着小推车来到广场,找了块空地,没等坐下来喘口气,就开始把车里的“家伙什”往外摆。“心肺复苏模拟人、宣传海报、移动电源⋯⋯”洪东一件一件清点着物资。

“洪老师,今天又来我们这里摆摊哟!”一位跳坝坝舞的阿姨热情地打招呼。洪东说,摆摊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跟周边的街坊四邻打成了一片。无论谁来问,他总是一句话:“我的摊位不卖产品,只普及传播基本的救命技能。”

洪东是芙蓉江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一个热衷于摆摊的红十字人”,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2014年,一支队伍成立了

2014年,洪东登记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跟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了芙蓉江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

队伍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一名白血病女孩筹集爱心款。当时,洪东在网络上偶然了解到患病女孩的情况,便把消息同步给了身边的志愿者伙伴,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由于募捐需具备相应资质,他们向武隆区红十字会求助。在区红十字会的支持下,服务队迅速成立。从此,开启了公益之旅。

之后,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队伍在区民政局正式注册为武隆区芙蓉江公益协会,至今已汇聚80余名志愿者。“我们的志愿者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干什么的都有,大家利用闲暇时间力所能及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洪东介绍道。

平日,志愿者在群中互通有无:社区红十字知识宣传、困境儿童帮扶、“应急救护公益学堂”下次去哪摆摊⋯⋯信息汇集后,大家共同商议,一起制订活动计划。

“开始摆摊后,有空的队员也会跟着我一起出摊。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有一份心就出一份力,总有人会因此受益。”作为队长,洪东身体力行地奔走在志愿服务一线。

2014年以来,队伍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70余场次,其中募集爱心捐款7万余元、帮扶留守困境儿童200余人、慰问困境家庭10余户;开展“应急救护公益学堂”地摊活动60余场次。从2020年起,连续4年组织志愿者为150余名高考生提供爱心送考服务。队伍志愿服务累计时长2000余小时,其中洪东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00余小时。

在芙蓉江公益协会的官方网站上写着一句话——我们因爱而聚集,我们用心去奉献,我们把内心最真挚的关爱传递给需要的人。

2018年,一个想法萌芽了

“今日周六,‘应急救护公益学堂’继续摆摊!”——每当洪东在社交平台发出这样的动态,就说明他今天又出摊了。

其实,身为一个“资深”的红十字志愿者,洪东早在2018年8月就通过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考核,摆摊传播应急救护知识的想法也是在那个时候有了雏形。

刚加入红十字会时,他跟随区红十字会一起,深入区内各个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逐渐萌生了独立普及急救知识的念头。他开始琢磨起了一件事:“怎么才能在节省资金和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大家学会一些救命的技能呢?”

2023年,洪东找到了这个问题的解法。

同年3月,在区红十字会和新专联的帮助下,“应急救护公益学堂”以地摊的形式正式启动。一台电视机、一个移动支架、一台移动电源、一个模拟人、一辆小推车,这些就是洪东的大部分“家当”了。他有时还会自嘲:“摊位虽小,但‘五脏’俱全!”

自那以后,每个周六只要不下雨或者没遇到特殊情况,洪东都会出摊。这一坚持,就是三年。

洪东的摆摊地点并不完全固定,武隆体育馆、仙女天街广场、火车站广场、武隆喀斯特旅游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是洪东的目的地。哪里人多,他就把摊摆到哪里。

到了地方,拿出装备,拍两张现场照片,再带上定位发个朋友圈动态“吆喝”一下,这一套准备流程下来,洪东才安心当起了“摊主”。

“其实也不是每次出摊都有很多人过问,但是哪怕只有几个人来学,我都觉得欣慰。”对于小摊的“客流量”,洪东并不刻意强求数字的可观性,人少就摆2个小时,人多就一直摆到大家散去。对他来说,教学质量比学员人数更为重要。

“总不能让大家白跑一趟,来了得有收获才行。”洪东的想法从未改变。作为“摊主”,他盼着小摊再热闹一些,也想把最好的体验带给前来捧场的每一位“客人”。

2025年,一些瞬间定格了

“你这是卖什么产品吗?”“是哪个单位叫你来做这个吗?你干这个有收入吗?”起初,洪东几乎每天都会被问到这些问题。

“本来听到这些话心里还感觉挺不舒服的,不过我也理解大家的看法。”接连而来的质疑声并没有让洪东产生“打退堂鼓”的想法,反倒是逐渐把摆摊养成了一种习惯。

自从决定摆摊的那一刻起,洪东就打算这么干下去。“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我希望一直带着大家学急救。”他始终认为,只要有一个人愿意来学,那就是值得的。

日子慢慢过去,洪东的摆摊生活一如既往地继续着。就在今年7月的一次活动中,他看见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小洪,你今年还在仙女天街摆摊呀!”跟着说话声抬头,洪东一眼认出了来人:“对头,叔叔阿姨你们又来仙女山玩了哟。”洪东说,这几个叔叔阿姨平时生活在重庆主城区,每年暑假期间会到武隆仙女山度假,去年也来过摊位学习急救知识。  

像遇到老熟人一样,洪东跟他们聊得很投缘,心里也满是感慨:“没想到我这个不起眼的小摊还能被大家记住。”尽管已经学习过急救技能了,但大家还是想趁着这次度假的机会,再来小摊“复训”一下。于是,从气道梗阻自救互救、心肺复苏术按压姿势到常见创伤止血包扎、烧烫伤处理方法,洪东又带着叔叔阿姨们重新温习了一遍,顺便也把自己最新掌握的应急救护知识教给了他们。

那个傍晚,洪东的小摊引来了很多围观群众。他说,平时基本都是2个小时就收摊了,但那次因为大家的热情,活动从下午6时一直持续到晚上9时才结束。回家后,家人发现洪东说话的声音有些嘶哑了,但他脸上仍然挂着笑意。

“今天‘生意’还不错耶!”洪东乐呵极了。

3年里,洪东一次次出摊,他察觉到主动来跟他搭话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声音也更响亮了。

截至今年8月,洪东的小摊已累计举办60期公益培训,培训超2000人次。

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洪东都会早早起床收拾,这是他一年当中很是期盼的日子。世界急救日会招揽来更多“客人”,毕竟大家都想瞅瞅这一年的世界急救日还能整出啥新花样。

明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