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道主义援助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时间:2019-05-17
■ 李志明
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化,人道危机与冲突明显增加,国际人道与发展事务成为新型国际治理体系和国际政治安全议程中的关键议题。必须正确认识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并采取措施加强应对。
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虽然总体保持和平稳定,但是,在部分地区局势并不太平。人道主义危机正在变得日趋复杂和不可预测,传统与非传统的人道主义危机相互交织。全球人道主义需求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人道事业面临新需求和新担当。
我们既要面对局部战争、武装冲突、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人的基本权利受到威胁的传统的人道威胁,更要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粮食、水和能源危机、公共卫生、恐怖主义、核威胁、人口迁移等在内的非传统的人道挑战。当前,人道主义援助组织在应对许多重大人道主义危机时显得捉襟见肘,人道主义发展面临新时代全球挑战。
人道主义危机和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应对策略多样化,需要人们用创新的思维和行动应对。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和频发多变的人道主义危机,国际人道主义行动发展变化以及对需求做出反应的速度还不够快,人道主义援助领域所掌握的工具和方法还没有丰富到足以应对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人道主义系统对于许多可能导致人道主义危机和挑战的根源性问题几乎束手无策。这些都需要人们创新思维和行动,重新检视目前的人道主义援助系统和流程,探索新技术和寻求新合作伙伴,提供新工具、新产品和新服务,才能促使人道主义系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的需求。
应对的策略
高度重视人道主义事业发展。当今国际社会,人道与发展是两个重要命题,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必须同等地给予高度重视。
一方面,人道主义事业的有效开展与安全、环境、资源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联系日趋紧密,人道主义事业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个国家内部,许多人道主义危机往往与一国所面临的发展危机如资源匮乏、高失业率、贫富差距拉大、公信力缺乏等密切相关。反之,一个国家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可以避免人道主义危机或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还能够为这个国家的人道主义事业奠定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在国际社会,如果没有有效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引发人道危机的冲突就会不断发生。反之,世界各国的均衡发展,不仅可以避免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公共卫生、恐怖主义、人口迁移等传统和非传统人道主义危机发生或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还能极大地丰富和增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各类人道主义危机的资源和能力。
另一方面,人道主义事业的有效开展也能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个国家内部,人道主义援助对于自然灾害和其他紧急情况,包括重大技术性灾难和人为灾难的受害者,是至关重要的。人道主义援助措施应被视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步骤。此外,人道主义事业的有效开展还有助于实现减少贫困、促进发展和稳定政局三重目标。在国际社会,人道主义援助更是被纳入包括可持续发展、千年发展目标、气候变化等在内的更广泛的全球发展议程。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中,要重视快速应对紧急人道危机,更应重视支持解决长期人道危机。具体而言,既要做好冲突、灾害与事故的事中、事后的处置与善后,更要努力摆脱总是事中处置、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更多地将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从源头上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努力,解决导致人道主义危机的根源性问题,从根本上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社会矛盾,帮助受灾国实现从紧急救助到长期发展的顺利过渡。
同时,国际社会必须切实增加资源投入,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与复原力建设。因为很多冲突所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背后是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欠发展造成的尖锐经济社会矛盾。应进一步加强联合国等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等枢纽型非政府组织在领导和协调国际人道主义救助中的中心作用。
建设专业志愿者队伍,提高救援、救助和救护效果。人道主义危机需要全人类共同应对,离不开各类主体的携手协力。除各国政府、联合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等之外,志愿者是人道主义行动中另一个重要的行动参与方。他们是人道救援、救助和救护的重要力量,更是传播人道主义理念、践行人道主义精神的主力军。
在当今世界人道主义行动中,越来越多元的人道主义参与方加入进来,各种人道主义资源往往分散在各个行动参与方手中。要想发挥其综合效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资源动员机制,呼吁和促进所有资源向人道主义援助倾斜,特别是促进知识、信息、经验、教训等资源在人道主义领域的快速拓展和高效整合。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必须在其中结成伙伴关系,坚持人道主义援助中的“多元主义”,发挥各自在资源整合方面的比较优势,共同参与人道主义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形成推动人道主义事业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