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人道救助 >> 正文

破解基层红十字项目建设瓶颈

以湖北省孝感市城市减灾项目和博爱家园生计项目为例

时间:2019-11-22

姚曦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车站街道胜利社区减灾项目建设延期,大悟县宣化店姚畈村援建的博爱家园生计项目落地受阻。

2018年7月,两个“坏消息”相继传来,孝感市红十字会立即行动,组织专人深入实地调研,仔细查阅项目实施相关资料,深入基层与项目相关人员座谈交流,顺藤摸瓜厘清并解决问题,其经验与全国红十字同仁分享。

红十字项目在基层的普遍困境

承建方村(社区)领导班子不稳定。由于换届,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调整后,新班子成员由不了解到了解需要时间周期,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欠缺,是项目延期的主因。

项目硬件建设部分变动多。由于项目事先调查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不深入,项目初始方案中硬件建设确定修建居民小组路,后改为修建下水道,最终更改为建设红十字卫生服务站。项目内容几经修改延误不少时间。

项目落地选址比较困难。项目合同约定,项目建成后产权须为村(社区)集体资产,而村(社区)自身拥有的产权土地不多。新征地成本太大,旧产权地多是边远地区或不成形的边缘地段,不宜承接此类项目,为项目落地选址增加了难度。

项目程序较为繁杂。博爱家园项目预算一般为40万元,生计部分收益后还本不付息,执行手续较为繁杂,存在一定风险。项目实施中,村(社区)工作经验欠缺,实施阻力较大,加之第三方机构多次来项目点督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社区)承接项目的积极性。

县(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未理顺。由于项目建设所在县(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存在执行主体缺位现象,挂靠在卫健部门的红十字会干部多为兼职,不能专心专职履行项目建设督导职责,也是导致项目延期原因之一。

为解决上述问题,孝感市红十字会先后多次与承建方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交换意见,从讲政治的高度要求增强责任感,坚定信念信心;讲清红十字人道项目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共同分析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阻碍与困难。通过多轮沟通、交流与对接,孝南区车站街道胜利社区的城市减灾项目虽稍有延期,但于2018年底顺利验收,并得到援建方香港红十字会的肯定;大悟县姚畈村的生计项目破除障碍顺利实施,现在逐项落实验收相关准备工作。

做好红十字基层项目的四个关键

项目选址上,考虑基层党组织是否得力是首要原则。“选点”关键是“选人”,村委会(社区)书记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直接决定项目实施成效。红十字人道项目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虽然资金有限,但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中功能十分特殊,有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认识是否到位、理解是否准确、推动是否得力,直接关系项目落地的难易。

项目内容上,选择当地群众迫切需求是优先方向。红十字人道项目不求锦上添花,但求雪中送炭,必须因地制宜,可以选择改善饮水工程、建设村卫生室、安装路灯、修建道路或村集体活动场地、建设小型防灾减灾仓库等。聚焦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是红十字项目策划设计的优先方向,也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具有推广复制意义。

项目培训上,安排不同比例的学习培训是鲜明特色。红十字项目是红十字精神和工作内容传播的绝佳平台,项目培训对象多为居家老人,因此培训形式必须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内涵必须丰富宽广,适用性要强。在传播红十字精神的同时,应安排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应急救护培训、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农业产业化新技能推广、生活卫生知识普及等为主要培训内容。

项目规划上,顺应当地发展远景是长久之策。随着红十字社会公信力日益提升,社会动员力量日趋加大,爱心捐献越来越经常、越来越普遍,红十字人道项目的建设必定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切忌搞权宜之计,计较眼前利益,导致建后又拆、拆后又建,造成资金浪费,同时也会给奉献爱心的企业和人士带来情感上的伤害。

(作者系湖北省孝感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