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专题 / 学习体会 / 正文

发挥红十字会促进社会治理重要作用

时间:2020-01-03

■  郑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新的部署,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我国发展模式、开创“中国之治”新局面的创新实践。山西省红十字会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地方分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适应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中坚定正确发展方向、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筑牢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在助力民生改善、推进改革发展、守护公平正义中发挥红十字人道服务践行者、转型发展参与者、和谐社会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市县红十字会工作基础,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落实红十字会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求,是红十字事业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

山西省红十字会坚持“党建带会建、会建促党建”,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员干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突出红十字组织的政治属性;通过落实依法治会要求,体现红十字组织党的领导和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把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利契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山西省红十字会不断深化红十字会改革,突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依法治会强化规范管理确保适应时代要求,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红十字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通过党的建设与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工作融合开展、协同推进,“红十字进基层、支部结对子、党员连党员”结队帮扶、联创共建,党员干部“戴党徽、亮身份、履职责”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等,建立抓党建工作常态化机制。通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等,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健全完善理事会领导集体,提升理事会理事基层一线比例,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建立起以党的政治领导为引领、以“三基建设”为支撑、以依法治会为要义的内部权力运行与制度制约机制。

山西省红十字会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完善强化市县红十字党组织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的相关制度,着力解决和纠正市县红十字会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按照“有条件的市县或基层先行设置,条件差的补齐条件尽快设置,不具备条件的列入年度党建工作计划、争取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设置”的原则,通过市级红十字会党组全面设立,带动和促进县区红十字会党的建设。以市级红十字会党支部统一纳入市直工委管理为契机,强化党委抓红十字会党建工作力度,推进组织设置优化和活动方式创新,不断扩大红十字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山西省红十字会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健全需求调研、组织调训、教学组织管理、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等学习培训制度。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的理论教育,补足精神之“钙”,坚定信仰信念,增强党员干部投身红十字事业的自觉性主动性。依托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党校及省属干部学院等,对全系统学历偏低的专职干部分批次脱产轮训,依托红十字国际学院对全系统专职干部分批开展业务轮训,提升党员干部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推进干部在线学习全覆盖、自主学习常态化,强化红十字专职干部全天候全方位的素质提升教育。

山西省红十字会在建立健全红十字系统党员干部实践锻炼激励保障机制、抓好党性锤炼方面狠下功夫,根据各市工作业绩考核情况,择优向市级党委政府推荐优秀党员干部,对不担当不作为、履职能力差的党员干部在适当范围约谈提醒、批评教育、督促整改。强化市县红十字会在编人员岗位履职情况考核,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干部梯队建设,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营造奋发进取、争先创优、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做实做强红十字主业,取得红十字事业转型发展新成效

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职能属性就是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政府支持、社会认同、群众关心的工作,切实把红十字会理念创新、人道服务、发展转型落到实处。

山西省红十字会坚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道服务,在人道服务中牢固而持久地确立起来,成为红十字工作感召和凝聚所联系服务人群的强大精神纽带,增强了全社会对红十字工作的认同感,使红十字组织成为党和政府人道领域的得力助手,成为民生改善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山西省红十字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自觉融入全省转型发展大局,做实做强“三救”“三献”等红十字会核心业务,为改善民生和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人的尊严不懈努力,切实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怀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完善机制、提升效率等方面积极进取、取得实效。

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加强红十字救助品牌创建力度,高标准高质量解决易受损人群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价值7亿余元的医疗设备捐赠以及乡村医生培训,使得红十字会由行业扶贫转变为多渠道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建立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专项扶贫等多种力量、多项举措、多个项目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

山西省红十字会加快推进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理顺工作,理顺率达到100%,全国领先。借力改革打破全行业发展困局,做到全系统谋划、全方位推进、全过程落实,体制改革自上而下有力推进、机制创新由内而外给力优化。不断加大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力度,积极探索推进“5+N”模式,创新开展“平安春运、安全过年、红十字‘救’在身边”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宣传主题活动,构建多维度立体式广覆盖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丰富人道服务内涵,拓展人道服务领域,促进基层公共服务和更多社区居民受训,提升红十字组织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把握社会矛盾新变化,找准红十字工作切入点,开创红十字会助力民生改善新局面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红十字组织要正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提高人道资源动员、社会资源整合、为民服务拓展等方面的能力,更好把人道服务优势转化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治理效能,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山西省红十字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会议对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精神要求,坚持志愿服务是深入开展人道服务有效手段的理念,大力发展红十字志愿服务,创响“红十字志愿服务”特色品牌,使志愿服务成为救灾、救护、救助等人道行动的有效依靠,成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等人道理念的有力宣示,成为红十字工作基层延伸的方向导引。全省基层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282个,志愿者2.85万人,会员5.9万人。

创建人道服务新模式、发展人道服务新业态是红十字会切准时代脉搏、激发发展活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使命和职责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保持先进性要求。山西省红十字会积极发挥与民沟通、利益协调、社会整合等方面的优势,汇聚多方力量,发展惠民公益事业,从政府所办、社会所需、群众所急事项中找准人道服务突破口,探索人道服务新模式,激发人道服务新动能。全省红十字福寿安康养老服务基地达到33个,红十字养老服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网上红十字会建设是新形势下提升人道服务能力的科技支撑,是红十字会增强群众性的新发展领域。山西省红十字会学习借鉴浙江、江西、重庆、贵州、青海等省级红十字会网上人道资源动员的先进经验,顶层设计、宏观把握,设定具体操作方案,对网络平台、项目设计、网银支付、账目管理等网上技术规程科学分解,既便于有效操作又降低网络安全风险,推进市县红十字会稳步实施,有效提升了红十字会的人道资源动员能力。

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承红十字文化,发挥红十字事业陶冶社会道德情操的重要作用

红十字会是群团组织,联系面广、触角深,结合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人道服务开展、人道理念和人道精神宣传,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从社会层面助力公民道德建设,是其具有的特殊优势。

全省各级红十字会举人道服务之旗,立博爱惠民之业,铸奉献精神之魂,真情诠释博爱、传递人道大爱,润物无声地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积极参与各个层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形成一种文化和文明教育,成为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示范引领。

山西省红十字会坚持构建多维度立体式宣传体系,树立人道服务先进典型,推出面向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公众层面等不同形式和种类的宣传报道,提高红十字组织的社会知晓率和影响力,树立红十字组织亲民爱民惠民形象。特别是以“红十字大讲堂”为抓手,切实将大讲堂打造成“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好红十字声音”的服务品牌,形成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业优势。

各级红十字会立足当地风土人情,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创作反映人道服务的精品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红十字工作者、志愿者、捐献者等,不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作者系山西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