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人道救助 >> 正文

激发冠名医疗机构红十字工作内在活力

——以上海某三甲专科医院为例

时间:2020-12-11

冠名红十字(会)医疗机构是新时期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冠名医疗机构在工作中还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限制了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本文以上海市某三甲专科冠名红十字医院为研究对象,围绕医院日常工作运营体系的完善、品牌形象的打造、医疗队伍的壮大及内部奖惩制度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助力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新时代平稳前行。

推进机制建设,加强多方合作,激发创造力及活力

结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红十字会现代化治理能力。随着医改的深入,红十字事业应与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结合,将冠名医疗机构红十字(会)工作纳入医院章程,明确建立新型管理制度,成立由理事会、执委会、监事会三个组织进行的决策执行监管结构,进一步使红十字会的管理体系更现代化,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更加细化管理办法,完善由专家决策为核心科学化水平和风险防控。医院红十字会应出台与红十字会相配套的政策制度,如完善志愿者管理等规章制度,健全红十字志愿服务台账,进一步完善院内治理模式。医院应定期召开专题红十字会理事会,红十字会办公室应定期向理事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积极落实理事会的决定。探索制定和印发具有本院特色的《红十字冠名医疗机构实施方案》和《倡议书》,明确任务书、责任人和路线图,形成人人参与、争先参与的红十字文化氛围,推进红十字事业进一步发展,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党建带红建,形成红十字组织建设合力。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即党委管理、院长负责、上下级协同管理的管理方法,其中,公立医院的党委不仅承担着医院发展的方向、落实等重大责任,还需要就发展决策正确性进行进一步审核。这就是新时代对医院党委提出的新的要求,尤其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参与医院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免、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协调好医院管理过程中各个组织形式的工作,具有核心领导作用。因此,医院红十字会的工作,必须强化党建引领,要以党建促红建,大力争取医院党委的支持,加强与医院党支部、团支部、社工部、精神文明办、宣传处,以及周边社区党委、居委会党支部的共建,打造红十字会立体合作矩阵,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借势借力谋发展,激发创造力和活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繁荣发展红十字文化。

首先是利用好党支部的重要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在组织中率先提供支援服务,凝练“危险时刻,党员带头冲锋陷阵”的红十字志愿者精神和准绳,搭建起作风过硬,敢为人先的组织结构,进一步提高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影响力。其次要加大与社区党委的深度融合,推动红十字服务社区化发展,主动融入社区大党建,将红十字会在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性,以及人道救助、备灾救灾等社会服务力导入社区,打造冠名医疗机构红十字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和红十字品牌。最后,配合医院党委开展好“市民开放日”等系列主题活动,嵌入红十字元素,进一步拉近红十字与普通市民的距离,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展示红十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道救助服务的能力。

积极推广红十字精神,打造特色品牌,争取各方支持

创新红十字宣传理念,深化医务人员博爱意识。红十字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也与公立医院创办之初的公益思想如出一辙。因此,冠名医疗机构红十字会应该把红十字精神植入医院文化,扎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使命感之中,改变过去单一的宣传、培训理念和方式,红十字精神的推广应做到全院一盘棋,对象不仅仅针对新职工,而应该扩大到整个医院。建议结合医院院周会,由医院红十字会秘书长向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红十字基本知识,红十字会将就重要的“三救”、“三献”等业务情况,定期做到数据透明化,由中层干部向本部门医务人员层层传达,建立起全院的宣传网格。建议鼓励医务人员挖掘身边的红十字故事,宣传正面典型,通过温情小故事让更多职工感同身受,并向红十字专栏积极投稿,对于稿件被刊用的职工给予一定奖励。把宣传工作作为最基础的工作,做实做细,让医院红十字会工作、发展状况被更多医务人员了解、熟悉和支持。

迎接全媒体传播时代,提升人道传播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宣传传播工作已进入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医院红十字会必须把握好新媒体发展的特点,选择更高层次人道传播途径来提高红十字美誉度,如整合传播媒介。拓宽传播渠道,增强各个传播平台的合作,以日常各类传播媒介为主,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研究部署传统红十字活动通讯稿和科普小知识融入融媒体发展,创新传播方法,如制作卡通动漫、抖音科普视频等,让红十字精神传播得更广、更快。其次,应加强各级宣传组织的团队建设。提升红十字组织的宣传能力,以及对外宣传水平。组建兼职通讯员队伍,组建兴趣小组,除参加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宣传培训课程外,还可利用网络课程等形式,提升通讯员队伍的写作能力和摄影摄像水平。结合各类重要节日,如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防灾减灾日等时机,组织红十字宣传员和对传媒工作感兴趣的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挖掘第一手宣传资料,通过红十字专栏、医院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分享传播。医院红十字会应锻造一支能力过硬的宣传队伍,夯实红十字舆论宣传的人才基础。

正确运用舆论武器,打造自身特色品牌。近年来,一些网络传言影响了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市级冠名医疗机构一般都拥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和患者满意度,医院红十字会应借力医院优势医疗资源和社会口碑,积极打造本院红十字品牌。为提升公信力,冠名医疗机构应正确定位自己的品牌定位,结合自身的优点和优势,在各类国内外学术活动、大型义诊活动、医院的整体标识设计等过程中,自觉融入红十字元素,如由市红十字会批准,穿戴红十字制服和袖章,医院LOGO加入红十字会冠名医疗机构等字样,积极打造正面形象,争取社会的积极评价,自觉运用舆论武器,形成红十字特色品牌。唯有不断获得公众认可,才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才能赢得更多社会支持。 

建立专业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完善评估激励机制

探索人才队伍专职化。建立专业化程度高的团队,是冠名医疗机构红十字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支持冠名医疗机构红十字会发展的基础上,应不断发散思维,在选人用人方面不拘泥形式,用多种方式充实红十字会管理队伍。为志愿者提供更多培训,充分展示志愿文化和技能,通过培训为建设提供更坚实的认同感,明确红十字会的价值取向和使命感。

推进志愿者队伍专业化。规范红十字志愿者管理模式,制定志愿者表彰及培训制度,实现志愿者管理科学化。结合医院年度总结,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志愿者的表彰力度,对积极投入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给予更多奖励,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使其与当地医务人员建立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同时,按照红十字志愿服务的需要,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专业化能力培训。每年梳理冠名医疗机构的志愿者队伍,在年度总结中做好志愿者年度工作评估,制定年度志愿者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活动普及活动,针对志愿者工作展开相应的指导工作,培养更多素质过硬、群众满意的志愿者。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技能,通过团建等形式,加强沟通联系的频率,平战结合,提高志愿者队伍整体服务水平和活力。

完善红十字工作评估和考核机制。首先,建议医院内部将红十字宣传频率、志愿者活动次数、人道救助基金筹资和征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数量等工作纳入科室和干部考核体系,明确每个冠名医院红十字人的基本职责,形成各部门争先创优的发展格局,激发组织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医院应加大院内表彰的形式和力度,对在服务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提供有效的表彰,尤其针对参与重要的医疗救援活动的志愿者,制作纪念证书,并与医德医风数据库相挂钩,予以相应加分,加大激励力度。

最后,建议调整优化冠名医疗机构考核指标,增加冠名医疗机构红十字工作纳入医院章程;红十字工作应依据党建工作,在党委组织的领导下展开有效工作;加强红十字宣传工作,实现全员参与宣传;结合当下传播媒介,创新传播模式;利用医院优势,形成红十字特色品牌;规范化管理志愿者的模式,实行积极的管理办法;增加综合指标,如人道救助受益人的满意度、筹资数量和金额、志愿者的获得感、公众满意度等指标的构建,加强对医院红十字会管理的监督,定期进行考核与奖励。

陈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