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人道救助 >> 正文

以博爱家园为载体,深化能力建设

时间:2021-01-12

“博爱家园”是中国红十字会在城乡社区开展的以“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生计发展、人道传播”为主要内容的人道公益项目,是新时期下深化红十字会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提升红十字品牌形象的重要阵地,更是红十字会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动实践,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博爱家园,共筑幸福家园,应注重四方面内容:

领导重视是前提。博爱家园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项目,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才能顺利实施。应专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制定项目逻辑框架、行动计划,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参与方主要责任,落实具体工作人员,细化工作任务,应统筹协调解决好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博爱家园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部门配合是关键。博爱家园项目实施主体是红十字会,而整个项目的实施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需要各单位、各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共同形成工作合力。乡镇政府、社区、物业等部门要落实好项目实施场所,选择居民居住相对集中、有迫切需求、社会动员能力强等有优势的小区;红十字会、企业、社区等要落实生计金的使用,实现“促进社区发展生产、改善经济条件、解决贫困问题”的目标。红十字会要主动作为,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把博爱家园项目打造成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平台,普及防灾减灾、自救互救、逃生避险、卫生健康等知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增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

群众参与是基础。群众是博爱家园的主体,只有得到群众认可和参与,才能使项目工作得到有效落实。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邀请群众成为项目监督员、全程参与,请他们出主意、提建议,让群众发现项目建设不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可以“大家说了算”, 激发参与和管理项目的热情,从而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保持项目活力。特别是在项目软件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防灾避险、疾病预防、公共卫生、应急救护等方面的培训。此外,在宣传、入户走访、演练、志愿者活动等方面,都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

规范操作是保障。博爱家园项目是阳光下的事业,社会关注、群众关心,规范操作是铁纪律、硬要求。要严格按照预算和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使用资金,做到项目管理规范、项目资料齐全,设立博爱家园项目专户,确保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和专人管理。要成立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博爱家园项目实施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和查看,并贯穿项目建设始终。督查过程中,发现错误,要及时指出和纠正。一旦发现违法违纪行为,要追究责任,严厉查处,坚决维护红十会字会社会公信力。

博爱家园项目是红十字会参与和推动社会综合治理的具体体现,是红十字会实施核心业务的重要平台,也是传播红十字精神的重要阵地。

深入推进博爱家园项目,为群众谋取更多福利,应做到“三个一”:

选择一个好地点。项目选点至关重要,地点选好了,才能更好发挥作用。选点之初,要深入村(社区)、深入群众,做好基础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对比分析、反复慎重酝酿,尽量选择居民居住相对集中、有迫切需求、社会动员能力强等有优势的小区,确保项目得到广泛认同和多方支持。在选点时,既要满足项目设计提出的选点要求,还要考虑项目点的执行能力,以及社区居民意愿和积极性,确保选点科学合理。

建设一支好队伍。办好事情,关键在人。应充分调动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侧重挑选在教育、卫生、应急救援等行业的专业人员充实到红十字队伍中,积极组建社区红十字会员队伍和社区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的生力军作用,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基层红十字队伍,进一步提高战斗力,提升凝聚力,形式多样地开展应急救护、养老服务、公共卫生、防灾减灾等活动。

探索一套好机制。好的机制是深化博爱家园项目的根本保证。应加强社区红十字会建设,由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名誉会长,社区主任兼任会长,副会长由优秀会员(志愿者)担当,理事会成员不少于5名,同时有固定的办公室活动场所,确保有人做事,有人管事,有人理事。要制定完善生计发展基金和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申报、实施、管理等工作流程和细则,建立救灾救助、项目督导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着力形成项目实施的长效机制,实施常态管理。

实践证明,建好博爱家园项目,将其打造成红十字精神宣传的重要阵地,成为“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有助于密切群众之间关系,有利于拉近干群距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民生实事。通过博爱家园项目,更多的群众能够通过身边事、身边人真切而具体地感受红十字精神的力量,自发地认同、接受红十字理念,传播红十字精神。

作者:郭润英,江西省吉安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周颖,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红十字会专职副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