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人道救助 >> 正文

给城市“美容师”的爱

——江苏省南通市开展“关爱一线牵”红十字爱心行动

时间:2022-02-18

日前,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伤残退役军人后,江苏省南通市第三期“关爱一线牵”红十字爱心行动“温暖冬日”将镜头对准了“城市美容师”。

“城市的文明,离不开你们的付出”

1月19日一早,南通市红十字会、市城管局和“关爱一线牵”栏目组一行人,带着爱心物资,上门慰问困难环卫工人。

“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精神状态都很好,人感觉很年轻呀。”一到张芳家里,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钮曦,市城管局局长赵国就和张芳亲切地交谈起来。8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温馨整洁的布置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48岁的张芳,已经在崇川区环卫处工作20年。“早上5时到7时,是两人一起打扫;然后7时到11时和下午13时30分到17时30分,是两人轮班倒。”得知她每天4点多就要起床赶到工作路段,有时候早饭都来不及吃,钮曦感慨地说:“你们是城市美容师,城市的文明离不开你们的付出。”

张芳负责红星路已经8年。刚来的时候,爽朗的张芳笑言:“这个路段让我惊呆了,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张芳负责的路段近1000米长,沿路住宅和店铺较多,还有不少饭店、小餐馆和菜市场,一到过年,通红一片,若是下了雨,整个街道都染红了。每年清扫烟花爆竹,就是张芳最头疼的事,往往前脚刚扫完,后脚又再放。有些纸屑被风吹进绿化带,要费好大劲才能清理干净。

但张芳直言,干了这么多年,明显感觉一年比一年好,不仅市民的素质越来越高,机器的投入也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在跃龙路段清扫的李其叶是连云港人,来南通也已经十六七年了,与同在环卫工作的丈夫樊世新扎根南通,成为了“新南通人”。从永和花苑到跃龙路,李其叶每天差不多4点半起床,路上要骑近半个小时的电瓶车。

本来已经买了房、将儿子培养成研究生的夫妻俩觉得日子和和美美。但是去年7月,樊世新不幸查出患有肝癌,一年吃药打针加起来要花掉10多万元。李其叶一边照顾丈夫一边上班,偶尔还靠儿子补贴家里。李其叶说,“不管多辛苦,我们都不会放弃。”

“南通人的热心和爱心让我记忆犹新”

“已经很知足了,来南通十多年,大家都特别照顾我们,南通人的热心和关心让我记忆犹新。”李其叶说,每次工作时,公厕休息站点里的工作人员就会帮忙烧水,让她一到就有热水喝;附近的爱心驿站可以让他们在炎炎夏日有空调吹。无论是同事,还是经过的陌生人,都默默体现着对环卫工作的支持。

张芳说起了四五年前见过的一对母女。也是一年春节,张芳照常上班清扫路边烟花爆竹的残留垃圾时,看到有对母女,穿着一样的围裙、拿着家里的簸箕和扫把,开始了几百米长的清扫工作。“我们帮帮阿姨好不好?我们多扫一点,阿姨就能轻松一点。”听着母女俩的对话,累得浑身没劲的张芳心里暖暖的。“当我向她们道谢时,那位妈妈还反过来向我们环卫工人道谢。”聊天中,帮忙打扫的协管员、主动将门前清理干净的老板娘……张芳都记得清清楚楚。

除了当天慰问的两户,其他慰问品都已由区环卫处发放到剩余48位困难环卫工人手中。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钮曦表示,“环卫工人们宁愿一人辛苦,换来万家干净,是我们这座城市的‘美容师’,我们都不应忘记他们”。

近千人受益于“最美环卫人”项目

目前,南通市区环卫职工共有5000多人,崇川环卫占比半数以上。每天工作6小时,全年无节假日休息,大部分是城郊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在靓丽的城市容貌背后,有着一线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社会各界也给予了他们力所能及的关爱和援助。

2012年,南通市红十字会发起设立“南通·企业社会责任博爱基金”,专门成立了南通红十字“最美环卫人”博爱基金。

从“博爱助学”到“博爱助困”再到季节性慰问……“最美环卫人”项目本着雪中送炭的救助原则,以生活最困难、遭遇最不幸为重点对象,市红十字会对市区环卫工人特困家庭开展救助帮扶,让环卫工人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红十字会的关心。据统计,已有近千名环卫工人从中受益。

2014年,南通市红十字会秉持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市红十字人道救助工作,打造人道救助品牌项目,会同城管部门、环卫所在各县(市)区同步设立和实施“关爱最美环卫人”救助项目。

短短5年间,关爱“最美环卫人”项目就已慰问救助环卫工人款物累计达近百万元,先后得到省红十字会、省福利彩票公益金和多家爱心企业的捐赠支持。“关爱最美环卫人”项目也已成为南通市红十字会“项目化筹资,品牌化救助”的代表性项目。

江姝颖